生育饮食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陈锦萍用四心做胃肠健康的守护者
TUhjnbcbe - 2023/12/21 0:56:00

医者仁心。

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医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时期,他们负重前行、驰援抗疫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着正能量。

他们的美德,都值得弘扬。

他们就是——泉州好医生!

闽南网2月4日(闽南网记者陈玉玲吴圳烽文/图)医院东街院区的宝莲楼,是陈锦萍驻扎的大本营。在二楼病区,他长期从事着胃肠外科的临床工作,与病人、家属打交道,每年要完成数百台胃肠相关手术,一双妙手挽救了很多胃结直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命。

从年参加工作至今,陈锦萍靠着口口相传的口碑,深受病人信赖。45医院胃肠外科1区科室行*主任、副主任医师。

他说,当医生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四心,医院十字标识的内涵和要求,也是医者心中的烙印。

人物名片

陈锦萍,医院胃肠外科1区科室行*主任、外科硕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多次在全国性胃肠癌手术视频比赛中获得冠亚*。

高中因病住院对白大褂有了初步印象

陈锦萍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学生时代是运动健将,跑步、篮球各项运动样样精通。读书的时候,陈锦萍成绩很好,喜欢物理、数学等纯理工的科目,反而对生物、化学等科目不感兴趣,也从没想过自己未来会成为医生。

高中时,他曾因为打球被撞伤没及时处理,引起发烧、胸闷等症状。寄宿在学校里,父母亲没有在身边,陈锦萍也缺乏医学知识,对此不以为意,3个月后放假回家,母亲却发现他说话、走路都会喘。后来,他也逐渐感觉心脏搏动有点不对劲,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包裹性胸腔积液。

为此,他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慢性病情症状反复,还休学了半年。

对医学保健知识一窍不通的陈锦萍,第一次住院充满了焦虑和担心。在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下,他逐渐恢复健康,也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崇拜。出院后,母亲对他说,希望他将来能学医,一来把自己照顾好,二来也能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陈锦萍记下了这些叮嘱,努力学习,在高考时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

又住了两次院更懂病人的心情

陈锦萍正在念大一,生活不规律,经常吃完饭就去打球。一次,他出现了右侧腹痛的症状,医院治疗,腹痛反反复复,初步诊断为阑尾炎可能;医院治疗,手术当中被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在手术台上躺了五六个小时,陈锦萍醒来后发现不是阑尾炎,自己身上还插着好几条管,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读的是医学专业,但他对相关知识也是懵懵懂懂,恐惧感再次涌上他的心头。去年,他因为身体不适再次住院,又一次体会了病人和家属的心情。几次生病住院的经历,坚定了陈锦萍治病救人的决心。

“我在不同阶段都当了病人,亲身经历使我更懂得病人的心情。”陈锦萍说,体会过病人的角色,心情真的很复杂。在很多疾病面前,病人的恐惧、家属的担心都远比想象中的多。除了治病,医生还要跟病人、家属保持沟通,为他们着想,尽力做好应该做的事。

曾24小时没合眼每年要做数百台手术

毕业后,陈锦萍在医院工作,跟着老主任和学长认真学习,还先后到医院结直肠外科池畔教授、胃外科*昌明教授和医院普外科李国新教授等大临床中心进修。在医院里,他不仅要做胃肠肿瘤的择期手术,还经常急诊值班。

陈锦萍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CT片诊断结果

值班的工作充满挑战性,总是会收治一些病情复杂、意想不到的严重的病人,每个值班的夜晚都像打仗一样。陈锦萍回忆说,那个年代的急诊,接治了很多醉驾事故的伤者,他们大部分都受了很严重的复合伤。陈锦萍要做的是,又快又好地救回病人的生命。

为了救治病人,最长的时候,陈锦萍24多小时没合眼,从值班当天下午开始接急诊手术,直到第二天值完班后继续做择期手术,大大小小手术总共做了七八台。

如今,除了每周四上午坐门诊,他每天都要做两三台手术,每年单单是胃肠肿瘤手术就有两三百台。

好口碑口口相传他深受病人信赖

靠着口口相传的口碑,很多人专门来找陈锦萍看病。

十几年前还是大外科的时候,有位八十几岁的老伯找到陈锦萍,这位高龄患者不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还被诊断为右侧嵌顿疝合并阑尾炎,必须马上手术。给这位高龄患者做手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不手术会有生命危险,陈锦萍思索了一番,还是决定帮老伯做手术。

他跟患者家属坦诚说明了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手术风险。一般情况下,这个手术要分两次进行,先切掉阑尾再做手术疝气,但如果同时手术,有切口感染可能,可能会导致疝气手术失败。没想到,患者和家属考虑患者高龄,不愿意分两次手术。家属非常信任他,让陈锦萍放心做手术,不管结果如何都愿意承当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结果在大家的努力下,老伯的手术获得成功,老伯和家属非常认可陈锦萍,老伯和陈锦萍还成了“忘年交”,平时还经常找他看病,甚至还让他为自己的儿子做肠的手术,现在他和老伯一家都成了朋友了。

陈锦萍说,自己很感谢和珍惜每一份患者和家属给予的信任,这一直是他从医的动力。

第一次见的病人指定要他陪着去ICU

还有一名80多岁的老伯,是个“老慢支”,医院的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几个月。他找到陈锦萍做了结肠癌手术。手术进展顺利,但在出院前一天,阿伯突然有点喘,被发现有肺部感染,“老慢支”复发了。考虑到老人家年纪大,医生建议他到ICU治疗观察几天,阿伯及老伴等家属拒绝了。老伯认为,ICU病房很可怕,自己年纪那么大了,进出就很有可能出不来了,坚持要回家。陈锦萍不同意他出院,一直劝他要“听话”。

“没事的,就是去观察两天。”“你要是担心,我就陪着你一起去ICU,看病情稳定了再走。”在他的耐心劝说下,阿伯最终同意去ICU住几天。陈锦萍兑现承诺,陪着他一起到ICU,患者一路上手紧抓着陈锦萍的手不放。

“陈主任在哪里?”一到病房,阿伯因为看不到陈锦萍又害怕起来,甚至不敢睡觉,担心“人睡着睡着就走了”。其实,这时候的陈锦萍正在医生通道换鞋和衣服,做进入ICU的准备。做好工作后,他赶紧上去握住老人家的手,一边安慰他,一边跟ICU医生交接病情,看着阿伯上了无创呼吸机后,又等到他睡着,才离开ICU,此时已经是深夜晚上12点。

第二天,听同事说阿伯又念叨陈锦萍。陈锦萍做完手术,又赶到ICU,与他交流了一会儿,让他安心好好配合ICU医护人员的治疗。最后在icu待了几天,阿伯健康出院了,对陈锦萍很是感激。他说,虽然与陈锦萍是第一次见面,住院期间,这位医生让他很安心、很感激。

几年前,陈锦萍还治好了一名还直肠癌病人,病人术后恢复非常好,定期来复查。为了感谢陈锦萍,病人的老伴特意从老家背着自己种的白菜、白萝卜来送陈锦萍,一定要他收下,想“感谢陈主任给予的第二次生命”。

带“四心”从医把病人生命放在首位

“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从医以来,陈锦萍一直把这“四心”牢牢记在脑海里,且身体力行。

在他的诊室里,很多胃肠肿瘤患者的年纪都比较大。“四五十岁本来就是胃肠肿瘤的高发年龄。”陈锦萍说,通常查出癌症后,有的人会选择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治疗,年纪相对较大、基础病多的一般都选择留在泉州治疗。因此,给这些病人治疗时更要做好沟通工作,因为这些人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

“其实,泉州的结直肠癌、胃癌的发病率都挺高的,早期发现的治愈率挺高的。”陈锦萍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泉州的肠癌发病率和胃癌的比例大概是3:1。要想保持健康,除了平时要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注意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更要做好定期筛查。

“对我来说,病人的生命永远是放在第一位。”陈锦萍说,努力体谅病人的心情,尽力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锦萍用四心做胃肠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