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计划研究“撒捞星星” 为进发火星奠基础
●小行星是非常有意思的研究领域。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我认为美国宇航局此次计划的潜在目标就是为人类更加了解太空,利用太空资源方面进行开拓。这只是第一步,不过,如同婴儿学步一样,这样迈出的第一步让人激动万分。 ——美国著名宇航员拉塞尔·施威卡特 ●任何财*上的削减都会将这个计划延迟到2017年以后。我们已经将自身的期望表达得十分清楚,8.22亿美元资金使得我们能够将这个计划推向实践的底线。如果没有这些资金的话,在2017年之前,我们无法真正实施这个计划。 ——美国宇航局局长博尔登 夜空中,一颗小行星正靠近地球。此时,将环状太阳能板舒展开来的无人航天器向它迎去。在与小行星保持一定距离时,正对小行星的无人航天器的一端的舱盖脱离,由体内向外释放出一张巨,通过激光定位,对准小行星,将其笼罩其中。一颗小行星就这样被地球安排的“捕捉器”给收入囊中。随后,无人航天器通过变轨,将小行星带到指定地点。 得知无人航天器已成功捕获小行星消息后的地面指挥中心,则将载有宇航员的航天器发射升空,在预计轨道与无人航天器会合。之后,两个航天器进行对接,宇航员们出舱,对捕获的小行星进行拍照、采样等科学研究。成功采集相关样本后,宇航员们带着小行星样品返回太空舱。 这一系列场景近日出现在美国宇航局(NASA)主页的一个模拟动画中。这不是神话,而是美国宇航局准备付诸实践的计划。该计划的2014年预算为1.05亿美元,其中包括7800万美元的初期拨款和用于对候选小行星进行研究的额外拨款等。 美国宇航局希望在2025年之前能够成功捕获一颗小行星并将其运送到月球轨道附近,以便宇航员和科学家对该小行星进行探测。更为长远的设想是,通过捕获小行星为人类向火星进发奠定基础。 1 焦点之“计划起源” 移动天体梦想已有百年 2012年4月,美国科研机构提出了捕捉小行星的计划,并提请白宫“审阅”。2013年4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提交2014年财*预算案中,为捕捉小行星的计划争取了资金。 捕捉小行星的计划基于加州理工学院凯克研究所于2012年4月发布的一篇题为“小行星捕获可行性研究”的报告。该报告称,人类可通过机械设备捕获一颗重约500吨、直径约7.6米的近地小行星,并将其拖拽到绕月轨道,整个任务耗资预计26亿美元左右。 报告指出,此项任务的目标应是一颗含有水和其他挥发物的碳质小行星。捕获、拖拽,然后载人探测,将对人类登陆其他近地小行星、火星、火卫一、火卫二,以及有朝一日载人探访小行星提供直接经验。 美国宇航局研究人员指出,开发小行星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只不过直到现在相应的技术才成熟到足以令梦想变为现实。在近月轨道放置一颗近地小行星,将为人类的太空探索提供一种全新的独特体验,如此成就有可能激发一个国家的潜能。倘若成功,这将是人类第一次移动天体。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