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饮食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0只200只,四川圈养朱鹮何以五年间实
TUhjnbcbe - 2024/4/6 15:52:00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的朱鹮

川观新闻记者王代强文/图

“老幺会飞了!”坐在办公室监控前的技术员吴永中弹起身来,兴奋地告诉身边同事。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8月15日上午10时许,沐川朱鹮繁育中心最晚出壳的MC-5-P1号朱鹮幼鸟在采食泥鳅后,调整姿势奋力起飞,绕笼舍飞行一周后,颤颤巍巍停留在4米多高的栖杠上。这一幕,恰好被吴永中观察到。

“老幺”是该中心今年繁育的第33只幼鸟,它的初次飞行意味着中心今年的朱鹮繁育工作落下帷幕。至此,川内朱鹮人工迁地保护种群数目成功突破只,而这个数据在年前还是0。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朱鹮破壳而出

引种:

5年前,四川从河南、浙江、陕西引进朱鹮奠基个体50只

从沐川县湿地公园幸福大道一个路口进山,前行数百米,就到了这个“坐”在山沟的沐川繁育中心,四周草木繁茂,鸟语花香。进门,左边是一排高大的繁殖笼,被隔成了一个个长5米、宽5米、高6米的“单间”。每个“单间”住着一对朱鹮“夫妻”。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

朱鹮,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素有“东方宝石”“吉祥鸟”等美誉,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由于猎杀、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等因素,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我国林业部门的科学部署和科研人员40年的努力之下,朱鹮数量已由年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余只。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工作人员为初生朱鹮调配食物

“四川朱鹮人工迁地保护工作开始于年。”沐川朱鹮繁育中心技术负责人杨海琼博士介绍,当年在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由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分别从河南董寨、浙江德清、陕西楼观台引进朱鹮奠基个体50只(25对),于峨眉山市建立了四川首个朱鹮人工迁地保护种群。

经过5年的努力和发展,四川朱鹮迁地保护种群数目已发展至3个,分别位于峨眉山市、乐山市绿心公园和沐川县,种群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今年,峨眉山朱鹮繁育基地和沐川县朱鹮繁育基地开展了朱鹮繁育,分别繁育朱鹮21只和33只。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的朱鹮

其中,沐川繁育中心由沐川县政府与四川自然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创建,占地约20亩,配对笼舍、繁殖笼舍和幼鸟笼舍共平方米,2名技术员和6名饲养员在这里扎根工作。

记者看到,在沐川繁育中心朱鹮笼中,室内建造模拟自然环境,有水有树还有草,以及泥鳅投喂池。为保持水质,水龙头一直没关紧。一根木质栖息架,方便朱鹮落脚,高处还有“床”。繁殖笼旁是一个大型“集中宿舍”,里面住着还未配对成功的朱鹮。每天早上,饲养员对房间进行打扫、冲洗,笼舍内外两次消毒。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工作人员为初生朱鹮调配食物

繁育:

精心配制饲料,减少人为干扰,提供安静环境

朱鹮繁育,其实非常“淘神”。“去年我们中心繁育了23只,但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其中产蛋质量不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受精卵低、畸形蛋多、受精卵出壳率低,繁育成果并不理想。”吴永中说。

目前,沐川繁育中心今年的繁育工作已结束,共有21对亲鸟参加了繁殖,产蛋受精率为64.7%,受精卵出壳率为70%,较去年分别增长了13.7%和30%。繁殖数量较去年增加了10只。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察看笼中监控

如何提高繁育成效?据了解,在年繁殖期发现朱鹮产蛋质量不高之后,沐川繁育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分析原因,推断产蛋质量不高可能由亲鸟营养失衡以及生存环境干扰过大导致。

“我们随即制定了解决方案,从去年6月份开始,针对性的从改善亲鸟营养、营造朱鹮生活环境方面做了调整。”吴永中说。

首先,他们将朱鹮人工配合料的种类,在原来牛肉配合料和黄粉虫配合料的基础上再增加黑鱼配合料和大麦虫配合料。同时,调整了配合料中微量元素的成分和含量,并将配合料的投喂频次由每周2次,调整为每天1次。

其次,减少干扰。该中心将基地参观方式改成了预约制,明确参观时段,合理控制参观人数。“我们还加强与中心周边居民的沟通,减少周边居民生活或劳作时对朱鹮造成的干扰,尽可能为朱鹮营造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效果明显。”吴永中说。

此外,沐川繁育中心还增加了对孵化过程中受精卵重量变化的监测,最终的孵化结果显示,受精卵重量减轻在10%-16%之间时,孵化率可达到90%。“我们在孵化过程中如果发现受精卵减重过少时,及时调整孵化湿度或打磨蛋壳,这样可以加快受精卵的减重速度,增加受精卵的出壳率。”杨海琼表示。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工作人员为初生朱鹮调配食物

研究:

携手突破关键技术,将开展野化培训放归

在聚焦朱鹮扩繁的同时,四川并未放松对朱鹮保护的研究探索。

近年来,三个繁育基地牵手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朱鹮种群遗传结构、人工繁育技术、生长发育以及疾病防治等开展合作研究,探索朱鹮环境适应性圈养技术体系、优生优育技术体系和人工采精方法,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朱鹮进驻之初,我们就开展了朱鹮认养活动,让普通民众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朱鹮保护工作中来。”杨海琼说,目前,沐川繁育中心已有31只朱鹮被个人、团体或单位认养,还经常开展针对幼儿园、中小学的科普研学活动。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的朱鹮

下一步怎么干?杨海琼说,从平衡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出发,经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统筹规划,3个朱鹮繁育基地分别确定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峨眉山基地以朱鹮繁育、储备优质种源为主,种源交流和技术服务是该基地今后的工作重点;沐川县生态环境优良,具备重建朱鹮野生种群的先决条件,在加强繁殖提升朱鹮数量的基础上,沐川基地将进一步开展朱鹮的野化培训和野外放归工作,最终实现朱鹮野生种群的重建;绿心公园位于乐山市区,来往人员众多,绿心公园朱鹮基地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为朱鹮科普研学中心,以朱鹮为主体开展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回顾过去五年,四川朱鹮保护工作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朱鹮数量稳步增长,四川已成为朱鹮保护的新阵地。”杨海琼展望,未来,随着朱鹮饲养繁育技术愈发成熟,朱鹮野化、野生种群重建工作的相继实施,为开展朱鹮生态保护国际交流项目创造条件,为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0只200只,四川圈养朱鹮何以五年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