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智库
刚升级为妈妈的小冉已经好几个月没睡过一个整觉了,孩子没有缘由地哭、换尿不湿、喂奶等事情常常让她精疲力竭。“当妈的不需要睡觉,全靠一口仙气儿吊着。”她告诉记者:“孩子笑的时候确实会感觉到欣慰。”
两年前,记者采访小冉,当时还没有结婚的小冉明确表达不想生孩子,一方面是还房贷和租房的经济压力让她和老公(当时是男朋友)喘不过气来;另外一方面,自己刚找到工作,“一孕傻三年啊,生孩子前后这三年,事业基本废了”。而且,小冉觉得自己的生活也很幸福,很充实,并不需要孩子。
文丨刘昶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本文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原文首发于年4月28日第8版,标题为《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创新低年轻人不愿生娃了吗》,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拼命生下的女儿,将来一定要好好保护”
去年小冉30岁,而立之年顺利领证结婚。婚礼后没几天,小冉的老公给她看婆婆已经做好的婴儿鞋子,“整个人都蒙了,感觉自己被‘骗婚’了一样”。
小冉坦言,她明白自己不愿生娃的想法不太可能实现,只是想晚几年再生。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没避孕让小冉“中招”。
小冉怀孕晚期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她建档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在疫情期间收治了一位疑似新冠肺炎的孕妇(后来经核酸检测为阴性),小冉害怕被传染,便医院换成了深圳市龙华区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
医院之间办转院手续,晚上回到家里,小冉还要面临孕晚期的反应,只要一躺下,白天吃进去的东西就会涌到嗓子眼,小冉就一遍一遍去厕所吐,吐到后来嗓子都破了,晚上基本上没法睡觉。
今年3月9日,经历了约12个小时的产程后,小冉生下了孩子。这个过程中,孩子被助产士抱到她的身边,让她确认性别,此时小冉已经痛到意识模糊,只觉得“内心很复杂不敢看”。从产房出来后,小冉的意识才逐渐清醒了一些,看着自己的女儿,切实地感受到了做母亲的不易,觉得“拼命生下的女儿,将来一定要好好保护她,不许任何人欺负她,希望她可以幸福快乐一生”。
2
中国人依旧普婚普育
小冉生孩子之前的“恐育心理”在当下年轻人中并不少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我国自年以来出生率的最低值。有舆论认为,出生率的降低和年轻人的“恐育心理”有关。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菊华告诉记者,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原因是15-49岁育龄女性减少了约万人,而20-29岁黄金生育期的育龄女性减少了约万。育龄女性人口的减少,势必会造成出生人口的减少。
20-29岁育龄女性的出生时间为-年,杨菊华分析说,除了当时我国依旧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孩子少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失衡状况比较严重(男多女少),也是现在育龄女性人数少的一个原因。
杨菊华说,我国出生率自年有了小幅回升以后,年是连续第三年下降,此后还会持续下降。然而杨菊华并未对此表示担忧,她分析说,除了出生率,还应该看另外的数据——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57%,“这说明大家生育二孩的意愿还是比较乐观的”。
至于网络上“恐婚恐育”的一些言论,杨菊华认为要分清是普遍性意愿还是个体化意愿。根据她多年的研究分析和田野调查、访谈等经历来看,中国人依旧普婚普育,只是结婚生育观确实发生了变化。“过去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为了老年生活有保障往往会多生孩子,现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人口,不需要靠多生孩子来保障养老了,同时养育成本的提高,也会使得大家生孩子的数量减少。”随着中国人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尤其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30岁以后结婚生育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属普遍现象。
此外,杨菊华还表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读书上学时的想法可能会随着参加工作后阅历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源于自身,也可能是源于社会、家庭的压力。杨菊华本人坦言,她在上大学期间也曾经觉得不结婚的生活很自由,可是现在认为结婚组建家庭,并且养育二胎是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
杨菊华曾经对不婚不孕的女性做过初步调查研究,除了个别主动选择,大部分都是被迫的,“婚姻市场其实对女性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的婚姻市场有‘男高女低’的传统,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地位上,还在年龄上,如果女性错过了短暂的最佳择偶年龄,可选择的面就会很窄了”。
3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90后梁子去年也初为人母,她和老公都是从外地来北京上大学,毕业后留下来的“北漂”。现在,小两口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在要孩子前,梁子也很担心目前的条件无法给孩子一个还不错的环境。后来,梁子问了其他妈妈们,也在网上查了些资料,认为目前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没问题,“也不必事事追求最好的条件和环境,但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氛围”。
与小冉不同的是,梁子觉得养育孩子虽然很辛苦,但是更多的感受是快乐。梁子怀孕初期就经历了比较严重的孕期反应,吃东西、闻味道都想吐,在办公室也坐不住,得频繁到厕所吐。孕早期的反应过去之后,梁子又开始“报复性”吃东西,导致在怀孕期间检查出妊娠期糖尿病,医院上控制饮食的课程,平时吃的米饭也要用称先称出来,重量精确到克。
到了预产期,梁子还没有要生的迹象,医院吃药、打催产素,宫缩了4天才要分娩。真正生孩子的过程长达15个小时,梁子“感觉自己要疼‘死’了,真的生不出来了”。
然而,当孩子出来以后,梁子看到自己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我儿子太可爱了!”她告诉记者,“因为是顺产,就会觉得孩子其实也很努力,他也在和你一起受苦,他的脑袋要从那么硬的骨头中间钻出来,肯定也会很痛苦。你要想你们是在一起努力,心理上就会好受一些。”
生孩子之前,梁子是一位沉迷于游戏的“网瘾少女”,每天晚上要玩3个小时以上,有时候要玩到半夜两点多。有了孩子以后,“别说是游戏了,连看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梁子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心态上的改变,因为生活中有了更大的乐趣,也不惦记着游戏了。在梁子眼里,孩子很神奇,“今天会抓东西了,明天会叫妈妈了,每天都有惊喜。而且每个变化都会让我觉得‘我儿子好棒’,在家每天都忍不住用那种很‘浮夸’的声音夸奖我儿子‘哇!你好厉害’!”
梁子觉得带孩子最大的成就感在于:“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可以在你的养育下,慢慢长大。他现在是一张白纸,今后的性格、价值观等都会有你的印记,所以你要约束好自己。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妈妈首先要做好,然后才能通过行为去影响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梁子看来,“母亲,这个词语,并不像传统意义上讲的只有伟大、无怨无悔地付出,更多的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