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饮食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人如何踏青春游古人会比我们更会玩吗
TUhjnbcbe - 2024/7/1 17:40:00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经历了历史沉淀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节庆在神秘多彩、趣味盎然、溢彩纷呈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极为丰富繁杂的内涵,集合了民族生活、历史、心理、个性和文化传统及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名符其实的综合文化现象。在这些文化内涵的支撑下,唐宋清明节俗具有很强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唐宋清明节俗文化内涵

1、踏青插柳

唐代寒食春游非常盛行,文人在赏春的同时有感而发,留下了很多名诗。唐诗中就有很多咏寒食诗中记载春游的句子。宋代寒食清明踏青春游更加盛行。虽然名义上上墓和春游是一起进行,人们仍要遵循祖制,上坟拜扫、祭奠先人,但此时的上坟俨然已经只是一种形式,不再具有庄重严肃的气氛。

人们清明节扫墓时一定会携带酒食春游,上坟活动不再是节日的主题了,而是变成踏青游玩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踏青春游则成唐宋时期清明节的主要内容。游艺活动都是唐宋清明节时期民间的娱乐民俗活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节日休闲生活非常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民俗寓意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唐宋清明节包含了上巳、寒食及清明,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其象征寓意也就更加丰富多彩。从唐宋清明节俗的民俗内容、民俗寓意及生命意识来看,同中国大多数节日一样,主基调都是祈福、团圆、感恩,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等。

贯通于清明节俗中的核心精神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即祈福、孝道、感恩、怀旧、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在唐宋清明节俗活动中,人们祈求年岁丰收、身体健康、对先人表达追思、感恩等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对求得心理平衡具有无形而有力的精神安慰和心理净化作用。

二、文化特色

1、全民参与性到了宋代,清明节可以说是民间娱乐最集中的日子,出去游玩的人数众多,在清明节演变过程中提到《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里都有记载当时清明节日“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的热闹情景。其中“倾城而出、接踵联肩”等词都可看出当时的清明节是一个不论贫富,不管阶层,全民参与的节俗。

唐宋时期的清明节俗已经开始偏向于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但还是保留了对先祖的祭拜等一些仪式。唐代寒食节一项重要内容是上坟祭奠祖先,特别是在初唐,寒食上墓习俗蔚然成风。唐宋时期清明节俗虽带有上坟扫墓,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欢娱成分在增多,人们更倾向于踏青游玩等娱乐活动,这使得清明节俗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聚集在一起尽情狂欢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压力与烦恼与日俱增,陶醉于短暂的欢娱之中,在依托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让人们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节日也因为它的全民参与性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与不同寻常的意义。

2、空间上的随意性

唐人郊游,并不刻意选取热闹繁华之处。桓彦范少年时,常与人“饮于荒泽中”。宋代东京清明节活动十分丰富,皇帝和宗室会派人前往帝陵进行墓祭,尤其是军乐队活动,别为一景。士庶到郊外尽情游玩,城内市场异常火爆。诗文中“野祭、旷野、野田”等词的描写,以及唐宋清明节人们的野外聚饮,可见唐宋时期,无论是扫墓祭祖还是踏青游玩,人们对地点的选择都比较随意,在郊外、野外比较宽广或风景怡人处便可。因清明节转化为一种节俗根源于农业生产,是古代

农业文明的产物,它根源上就决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清明节便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在节日文化上的体现,它集中体现了自然生命与人类生存在生机勃发、生命涌动的春天相感应、相融通的特征。而古人渴望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人旅游目的也不谋而合。节庆活动是人们情感的一种宣泄,与其他节俗表达的或喜悦或哀伤的情感来看,清明节俗所包含的情感则更为特殊,它是生与死的对话,是生者对死者深沉的祭拜与怀念,也是生者对生命的一种狂欢与喜悦,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融合。

三、节俗旅游开发价值

1、唐宋时期的清明节“旅游”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观念中,一直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读书人的一种渴望和追求,并将“行万里路”与探寻知识、追求真理的远大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从古代起人们就爱外出活动。由于社会各阶层与旅行性质的差异,对不同类别的人的出游活动就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封建帝王及皇室成员外出巡幸天下,被称作“巡游”或“衰游”;此外,还有士大夫阶层远途赴任离任过程中的“宦游”;文人学士探奇揽胜过程中的“漫游”;宗教僧道行踪不定的“云游”;政客与哲人四处宣扬道德观念的“周游”等。

唐宋时期清明节的集会活动,人们离开自己的住所来到郊外游玩、踏青、宴会等,与平时很少见面的人相遇。这种唐宋清明节游玩的盛况,娱乐性非常性,可以说是现代旅游的一种雏形,其中很多旅游要素值得现代清明节旅游开发借鉴。不仅如此,唐宋时期清明节俗的文化内涵,包含了上巳、寒食的民俗活动及文化意义。人们在祭祀上坟扫墓等对逝者缅怀、慎终追远的同时,更不忘注重生者的狂欢,不忘感恩生命、感恩大自然,外出踏青游玩。

根据唐宋清明节俗文化内涵,得到新的启示,重新认识当今清明节,使人们在清明节期间不仅仅是停留在上坟扫墓等悲伤情绪中,而是效仿唐宋时期人们过清明节的方式,择地游玩。那时人们上坟时携带酒食,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在春回大地时感受生命、感受自然,外出旅游。当今清明节旅游的开发可以针对先人逝去多年的老年人、不谙世故的青少年及工作压力极大的年轻人这样的客源市场,开发清明节旅游,在外出感受春天的同时,抒发内心的愁苦以及对先人的追思。

2、娱乐健身价值

唐宋清明节时期,大地充满生机、气候宜人,投入自然的怀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踏青、拔河、踢球、放风筝等民俗活动及清明节期间特殊的饮食习惯,与人们追求健康、调剂生活、增强情趣、娱乐休息的目的相一致,展示出蓬勃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唐宋清明节俗中,古人有着极为丰富的娱乐活动形式,上文已经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从源头来看,先民在祭祀时的舞蹈、歌唱祭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清明节俗发展到今天,娱乐功能成为了传统节日最为突出的功能之一,其内容与习俗也趋于丰富、繁杂,变得极具娱乐性与趣味性。这些大众积极参与的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在清明之日尽情享受生命和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快乐。此外清明节期间怡人的环境和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也特别适合人们外出健身。

结语:

文化展现于世,让无根的城市人可以重新拾取传统文化的记忆,从唐宋清明节以及它的节俗内容中去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但是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大潮中,由于缺乏市场主体的参与,文化未能成功地市场化和时尚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清明节一直以老面孔示人,人们习惯于营造一种悲伤的氛围,而忘记了其实唐

宋时期的清明节中也包含了踏青游玩、曲水流筋等“喜”的节俗内容。此外,节日的商业化过程其实也是节日的传播过程,而现在清明节商业化的活动也不多。

参考文献:

《宋史》

《梦粱录》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人如何踏青春游古人会比我们更会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