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日本“风俗业”发达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一度以为那只是他们娱乐产业的一部分,但NHK的一部纪录片《疫情下的日本女性困境》却将其背后的“黑幕”展露无疑,尤其疫情之后,依靠特殊交易补贴家用已经成为大部分日本女性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行为起初被称为“爸爸活”,它是底层女性生存的经济来源。她们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认识富有的男性,和富有的男性出入吃一顿饭或者陪他们娱乐,即能获得经济支援,一次能得几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几千块。
但这个行当只要一旦涉入,没有人能全身而退,只会越陷越深,直到彻底堕落。
后疫情下,日本女性现状
疫情之后,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打击,但该行业却前所未有的兴盛,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女性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主动从事这类活动。
因为日本相当一部分女性从事的是基础服务行业,在NHK调查到的数据中显示,日本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饮食住宿生活娱乐类。
所以疫情之后,女性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男性,以至于她们原本就不丰厚的经济收入极度缩水。
为了生存,很多日本女性一边做家务照顾孩子丈夫,一边被迫从事“风俗产业”。她们有的和陌生男人见面的时间甚至都是从送孩子去幼儿园的间隙里挤出来的。
纪录片里曾有女性说了这样一句话:“女人的工资很难生存。她们在人生的起点,就被剥夺了梦想与希望。”
一句话道出了日本女性的无限辛酸,其实疫情之前日本女性的生存环境就相当恶劣。日本的企业普遍推行向男性倾斜的雇佣政策,即便做同样的工作,女性获得的酬劳也普遍比男性低。
且因为女性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涉及生育问题,所以很多公司并不愿意聘用女性为正式员工。
在东京随处可见穿着时髦、面容精致,但转眼就出现在东京郊区的破败的网吧里,因为没有充裕的资金租房,她们常年蜗居在小网吧里。
这些女性的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有些微风吹草动,即面临零收入的风险。致使很多女性最终迫不得已进入风俗产业。
而风俗业经济在日本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支柱,日本女人靠这种方式支起了该产业,无数网友则感慨靠女人救国不可耻吗?
不得不说,这一荒缪现象的背后,是根植于日本文化深处的“男权”文化,日本男尊女卑的思想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深厚且难以剔除的多。
男权社会下,苟延残喘的日本女性
在世界范围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今天,日本女性依旧被视为男性的附庸,成了“失去男人即贫困”的牺牲品。那些苟延残喘的日本女性到底有多惨?
不公平的薪酬制度、不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她们死死地压在社会底层束手无策。疫情爆发,进一步加重了日本女性对摆脱贫困的无力感,疫情导致了74万日本女性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来源,人数是男性雇工的2.5倍。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站在经济层面来说的话,压榨女性、不给予女性该有的权益,的确可以节省、缓冲经济压力,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国家如果连人民的基本权益都无法保障,那它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
波伏娃曾说过:“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绝非单纯的生物学原因,而是取决于社会制度和文明。”
日本女性不是不努力,而是即便她们努力也很难得到相应的结果,不合理的制度和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根本无法直起腰杆。
况且长远来看,如果一个国家长期男女地位不平等,在当今这种世界环境下,这个国家男女两性的关系势必会逐渐紧张、甚至互相仇视,这对社会的整体稳定极其不利。
若人心不稳,还谈何发展。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倡导“男女平等”,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提出的观点,而是基于历史、心理、人际交往、法律、国学等各种人文社科的经验总结。
其次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会导致女性奋斗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女性潜力无法被真正释放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不要小看一时的不公平,很容易给整个群体造成反正我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固化思维。
任何社会要发展、要摆脱危机,给予每个人公平的发展空间和可能,让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积少成多最终才有可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质变,而不是顾此失彼最终那一头都无法顾全。
当权者若还有心,请不要无视、忽视女性的正当权益。未来,男女双赢才算真赢,任何一方受到不平等对待,都必将被反噬。
-TheEnd-作者
汤米编辑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PiagetBiographie.(,January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