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各族自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但对米线的偏爱是共同的,且因为加入的各种各样食材和各式各样做法形成了“米线文化”。根据烹煮方式的不同,云南米线大致分为两个大类,在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吃食》中有过记载:一类是小锅米线,用小铜锅放置在炭火上,一锅只煮一碗。
一类是大锅米线,米线放入铜漏勺,在开水锅中稍烫后放入碗中,加入高汤,最后再加上一勺“帽子”即成。也就是配料。在大锅米线中,因“帽子”的不同,又分为焖肉米线,卤鸡米线,大酥牛肉米线等,会因食馆经营风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口味突出。以外,还根据烹调方式和烹调器具的不同细分为过桥米线,炒米线,卤米线,罐罐米线,撒撇米线等。
米线文化在云南的兴盛,是地方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体现。米线作为一种食材,本身口味单纯,人们发挥充分想象,根据不同的制作和烹调方式产生多种口味形式,具有独特、多样、包容性强的特点。
在云南,米线既可是小吃,又可作为主食,从宴会至街头,都可以看到各种米线,已然成为云南的文化形象符号。换言之,食物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不仅扮演满足生理功能需求的角色,也有地方文化表达的功能,被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赋予意义。
云南米线文化价值当饮食行为和人们的日常生息相关或干脆成为生活一部分时,这一行为具体发生的时间空间就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地方文化空间加以认识。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人们对地方文化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如何保护和发扬地方文化价值,成为当务之急。米线作为云南的传统饮食方式,是以地方民俗为基础发展而成的独特文化现象,更是云南人自身文化认同的其中一种情感连接。地方文化体现了地方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属性,其无形资产就是地方的意义资产,能够在唤起地方文化认同的同时深化文化价值意义。
云南米线文化当代价值的塑造就是回归“当地人”地方创生的诚挚初心,将在地人的生命体验或行事风格,忠实地反映在食物或服务的内涵之中。信息可视化通过视觉规划来系统化的验证数据,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数据等一系列的程序构筑设计成果。
首先,信息是发掘事物本身规律的抽象概念,能够转换信息的存在形态。传播者整理信息,判断信息的价值,选择其中满足需要的一部分,选择信息传播的范围、方法及途径。其次,使用形式多样的视角元素与多元化的设计手段丰富信息的整理表达,从而进一步拓展信息传播的通道,让受众解码信息的同时,根据自身需求与利益对其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接受程度的判断。
最后,信息可视化可以完成信息的多维解析。信息在以传播效果的方式反馈给设计传播者时,传播者据受众评估信息传播活动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新一轮的信息传播。信息价值的判断主体在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会发生转移。
信息可视化可以将对信息的理解从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带来情感响应,进而提高信息传播和理解的顺畅性。信息可视化是一种阐述问题的途径,通过系统化的提炼,归纳大容量信息并进行分类处理,以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直观,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据信息背后的规律和模式。
从某种现实意义上来说,信息社会价值发挥受信息传播形式影响。因为人们需求通过有效快速的形式来判断信息的相关性,以此来决定读与不读,所以信息的可视化在大众接受和社会传媒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云南米线文化的信息可视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图像视觉设计过程,需要首先从学术性、艺术性、视觉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思考,然后结合不同的设计形态,展现地方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