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愿执行,通常可归结为保障措施不力,一位西方管理大师曾经说过“人们只会做那些被检查的事,而不会去做所倡导的事”。尽管我们并不完全赞同,西方管理学家的人性假设,但考核检查不力与执行自觉性不够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跟踪与调查,我们发现各地市局(公司)普遍建立了考核与检查制度,甚至检查与考核经常出现交叉重合,以致出现对同一事项多重检查与考核的现象,考核的频次与周期在不断密集,考核结果的使用也在不断延伸,但考核内容和评价尺度与标准体系所描述的要求却始终无法契合,除一些经营财务指标和上级下达的钢性指标外,针对于岗位各项特定工作,特别是管理岗位的工作往往缺乏具体的尺度性考量,用指标分摊替代目标分解,用感受性分值替代测量性结果的情况普遍存在,致使人们对考核的关注点往往停滞于国家局、省局下达的硬性指标范围内,其他工作只要不出事故性差错、被上级通报性失误,即为达标。很难区分其质量差异,因此,关注领导的态度、检查者的感受远胜于关注规范的要求,常此以往规范是什么,要求有什么,逐渐无人问津,标准被搁置也就顺理成章。 (2)当违反标准而又没有受到通报也不影响硬性指标时,通常很少被追究,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营造了一种氛围,我们曾听到有人讲:“都按规矩,事就别办了”。这类意识一旦成为企业的潜规则,则企业明示的规则必然形同虚设。
[5] 段文标,余新晓,侯旭峰,等.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2(4):87-91.
东莞粤森
有的人生来生存资源就丰富,有的人从来就一无所有,这就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我们可以创造生存的条件,可以选择行动的方向,但却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的境地。出生境地如何只能听天认命,但将来路如何走,就要由己做主了。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也许有敌人想消灭我们,也许有小人想暗算我们;也许我们因灾祸而遍体鳞伤,也许我们因失败而堕落,其实这些都不足为惧。我们要认定生存法则本质就是弱肉强食,竞争维生本质就是互相排斥;要认定人生的过程就是在苦难中挣扎,要明白在悲欢离合乃人之常情,要习惯福祸成败更迭中感受生命的本质。生命和种类能否延续,那需要经过大自然优胜劣汰考验的,那需要经过自身能否适应当前环境考验的,一切能够延续的生命,或物种,都说明他是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感怀生命,切不可徘徊于愁闷忧伤的暗道,要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