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保生育险之外,准妈妈们不妨用商业生育险,为生育再加一道保障。
(生孩子始终是喜悦之事,但额外多出的费用,对于一般的家庭也是不小的金额。图/视觉中国)
文|《财经》记者孙爱民辛颖
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的甄东彦(化名),最近动了要二胎的念头,已经是37岁的高龄产妇了,她担忧生产前后的并发症和宝宝的健康风险。
甄东彦的“纠结”并非孤例。随着二胎*策的放开,更多的高龄产妇加入生孩子的行列,这也是一个新生儿缺陷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等偏高发的群体。
在职女性都有基本的生育保险,遗憾的是报销的医疗费用有限,无法覆盖生产意外、产妇妊娠、新生儿出生缺陷等。甄东彦查了一圈商业生育险,想保大人也保孩子。
然而,交几百元保费、最高几万元保额的母婴险种罕见踪影;而动辄交纳数万元的高端生育险,对于工薪家庭的甄东彦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甄东彦的艰难抉择,正是大多数准妈妈们的困境,在现有的生育保险“货架”里,准妈妈们该如何掂量着“钱袋子”与自身的需求,给自己和孩子加一道防护?
一道防线
5年前,甄东彦在北京生第一个孩子时,自费不到元,社保为其报销了元的产检费用和多元的住院生产费用。此外,她还得到一笔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社保生育险属于强制性保险,由用人单位每月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个人没有资格缴纳,这导致非正规就业的及就业单位不愿为其缴费的妇女,享受不到生育保险待遇。截至年底,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84亿人,其中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仅多万人。
不仅如此,不少异地就业的女职工,即便用人单位缴纳了生育保险费,受限于户籍制度及劳动关系的相关规定,并未享受到生育保险提供的保障,仅这部分人群就达近万。
在意识到上述问题后,年1月,国务院发布两险合并试点方案,在试点地区,生育保险基金并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征缴。这意味着,只要参加了城镇职工医保,就自然获得生育保障的相关权利。借助医保这个载体,或可实现生育保险对城镇职工的全覆盖。
然而,即便两险合并能在全国顺利铺开,保基本的生育社会医疗报险仍不能“保全面”。整体来看,社保生育险赔付限额相对较低,涵盖范围为部分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等。
可超出规定的医疗业务费和药费等由个人负担。
不同地区,对于社保生育险的保险额度差异很大。例如,贵州省生育险对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定额报销标准为元,而围产期严重并发症治疗的定额报销标准为元。而北京并未规定明确数额,只是规定“住院分娩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医疗费用按项目付费。”
甄东彦在生一胎时没花多少钱,可身在湖北襄阳的李可,医院支付了元的孕期检查费和顺产费,按照当地医疗保险管理局的规定,她只拿到了元的报销费用。
生孩子始终是喜悦之事,但额外多出的费用,对于一般的家庭也是不小的金额,更别提一旦有什么意外发生,医疗费用会升至数万、甚至几十万元。
并且,父母一般会在新生儿出生一段时期后,才能为其购买意外险、医疗险、少儿重大疾病险等商业健康险。可在出生与购买保险之间会有一段空白时期,这段时间便成为婴儿的无保障时段。
在种种不适之下,保险意识觉醒的人们,开始转而求助于商业生育险。
有需求,没市场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