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沐子和竹子去了趟宜家,本来打算看看家具的,结果家具一件没买,倒是买了一堆玩具。回来后发现不够玩,又当即在宜家APP补了一些。
然后奶奶开始一边忆苦,诉说着当初拉扯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长大多么不容易,一边又吐槽我们在她孙女身上浪费太多不必要的开支。
在他们眼中,放着普惠幼儿园不去,要去每月几千块的幼儿园还尚可接受,毕竟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是他们信了一辈子的真理。但远比普通书籍要贵的多的绘本和动辄值几顿饭钱的玩具是不能接受的。
毕竟陪伴我们长大的书只有课本,玩具也只有泥巴了。
而陪伴她孙女们长大的这些新时代各式各样的漂亮物件除了价格超乎他们的想象以外,其存在的合理性本身就值得质疑。
当然,绘本和玩具算是最好接受的了,日常饮食、生病照料和相处原则是冲突的重灾区。在他们看来,吃饭吃饱就行,均衡营养要适可而止;孩子小就应该在家待着,出去玩就容易生病,生病了就要吃药,自我恢复是什么*;以及小孩子和大人哪来的平等,小孩子就是要听大人的就是要管教。
“你们就是这么长大的,现在还不是挺好”就是他们用来反驳我们的金句。往往这时我就不说话了,我其实想说:我们可能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
时间长了,在经历过理论和实践的多番“敲打”后,他们开始接受年轻一代的所谓“新式育儿观”,偶尔仍然会吐槽,但听得出来,这吐槽里面有一些些不甘。
不甘于他们做孩子时他们的父母没有这样对他们,不甘于他们初为父母时,没有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
第一次接触到家庭经济学时还弱弱地有一些鄙夷,人又不是纯粹理性的,结婚生子哪里能用经济学来分析。现在,已经慢慢体会到,生儿育女真的是太经济学了。尽管作出这样那样的选择前,我们并不会做严肃的成本收益分析,但事后来看,在结婚、生子、养育一系列每一步都是在既定预算约束下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最多考虑了资源的跨期配置和效用的延迟满足而已。
在上一代,计划生育都控制不了的高生育行为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极佳的投资标的。养育小孩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人类普遍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以后,多一张嘴吃饭很容易,那个时候的教育也还并不是什么难事;而回报往往是巨大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式的家族任务的完成,子女潜在实现自己没法做到的事情的期待,子女未来的提供的养老义务等都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用满足。至少在事前的设想中,生育的回报是巨大的。
而到我们这一代生育率肉眼可见的下降,主要在于养育子女的回报在下降,同时成本急速上升。工业化的社会,生育作为家族传承的传统和养儿防老的功能已经消解,选择生育至多是体会一下为人父母的感觉和享受家庭的温馨。
与此同时,养育的成本指数级增长,工业革命让人类突破了在生存上的马尔萨斯桎梏,但同时也陷入了另一种较高水平的循环和恶性竞争,未来内卷的威胁导致对子女的养育不在于吃饱穿暖有书读,而是不能落后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除了比物价涨的还快的实际物质成本以外,现代育儿观念带来的养育子女对父母自由的部分剥夺和生活节奏的打乱则是一项更高的隐形(机会)成本。
但吊诡的是,这种代际之间的成本收益不平衡竟然通过隔代照料实现了某种补偿和中和,上一代的父母通过为这一代子女照顾孙子女的形式,额外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神成本,或许他们并未从生育中获得期许的回报,到头来反倒额外承担了不曾设想的一些代价。他们的付出缓解了他们子女的压力,也稍许维持了一下当下的生育率。
现在想想,我经常会抱怨爷爷奶奶的日常带娃,但坦白讲,没有他们的支持和付出,一个还能勉强应付,两个那估计会要了亲命了。
所以在尊重他们的付出的同时,也必须作出一些非原则性的妥协。这或许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本收益考量,生活和工作、小家庭和大家庭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维持着一种平衡。
不过话说回来,经济学可以从整体上分析人的一般行为和选择,但放到具体的家庭和个人上是不合适的,至少是没有温度的。
活着并不只是一门生意,没有那么多精打细算。
现代社会,生育不在被赋予功能性和保障性,在养育子女的成本愈发清晰可度量可感知的同时,为人父母的回报不再那么世俗和具体,开始回归到真实的情感附加,而正是这份“薛定谔的回报”才更加放大了为人父母本身的意义。
就好像,很多时候,我会想,如果不用考虑家里的两个小小姑娘,不用担心她们生病,不用操心她们读书,不用思考她们如何更好地成长,那么我是不是会更自由更洒脱一些。
但是,就在一个简单的午后,我把从宜家买回来的小夜灯装上电池点亮的那一刻,一个刚会走路连话都说不全的一岁半人类小婴儿用小奶音竟然对我说:谢谢你。那一刻我仿佛被击中。
又比如,在一个即将入睡的夜晚,在爸爸给三岁多的女儿讲完睡前故事后的片刻宁静,女儿得到无法让爸爸不去上班而继续陪她玩的回答以后,说道:那我长大了要陪你一起上班,我也要挣钱给你花。又一次被击中。
这些惊喜和感动我可能从其他任何地方都体会不到,是她们的存在让我所谓的自由和洒脱不值一提。这样的时刻让我总是感觉虚无的人生多了一些意义。
而重要的是,这样的珍贵的时刻,并不少见,它们充满了我的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