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饮食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常用中药药性高良姜
TUhjnbcbe - 2021/9/15 6:16:00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77291.html

高良姜

高良姜

良姜,蛮姜,小良姜,风姜,海良姜,膏凉姜,

辛,热。归脾、胃经。

温里常用药

辛,热。入脾、胃经。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和胃降逆。

本品善内攻走里,为温胃散寒之品,用治胃脘冷痛作用颇为显著。

1.散寒止痛:用于时发时止的胃脘寒痛,常与香附配用,如良附丸;若脘腹感寒绞痛如刺、两胁胀满,常与厚朴、桂心同用,如高良姜汤;亦可与五灵脂配用;若寒疝腹痛,可与小茴香同用。

2.温中止呕:用于胃寒气逆、呕吐清水、四肢冰冷等证,可与大枣同煎服,也可与半夏、生姜配用。

3.和胃平逆:用于寒邪客胃、气机失调、逆气上冲之呃逆,可与半夏、丁香同服。

1.高良姜与干姜,二者性味辛热,皆能温中散寒,但高良姜善治胃寒,主脘腹冷痛;干姜善治脾寒,主腹胀泄泻。

2.高良姜与生姜,二者皆可温中散寒,高良姜热重于辛,偏于走里,散胃寒而止痛;生姜辛重于温,偏于走表,散风寒而解表。

1.配香附:香附辛散苦降,乃理气之良药,能通行三焦、疏肝解郁,善行血中之气、调经止痛;高良姜辛辣芳香,温热行散,功专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二药伍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效佳。

2.配厚朴:气滞寒湿,胃脘疼痛,气不行则滞不去,寒不散则痛不减,故治宜温中祛寒、行气止痛。高良姜味辛气热,以温中散寒为长;厚朴味苦辛,气温,以行气消滞为最。二药相伍为用,散寒、行气并举,温中止痛最效。

3.配干姜:胃有寒,则胃脘冷痛、呕吐、噫气;脾有寒,则腹冷、腹痛、腹泻。脾胃皆寒,则上逆下泻。高良姜与干姜,均为辛热之品,同是温中散寒之要药,但高良姜以祛胃寒为长。于姜以散脾寒为要,二者同用,脾胃寒邪并祛,上止逆、下止泻、温中阳、止疼痛。

4.配大枣:脾气虚弱,寒邪内生,饮食不佳,呕吐不止,治宜和胃健脾、散寒止呕,取味辛气热之高良姜温中阳、祛寒邪,伍以味甘性温之大枣补中虚、健脾气,扶正兼以祛邪、祛邪勿伤正气,相辅相成,益气散寒,止呕力彰。

5.配半夏:胃中寒,饮食少,常呕吐,腹满胀。高良姜辛温,祛中寒,温中阳;半夏辛温,和胃气、降寒逆。二者相伍为用,散寒和胃,降逆止呕,功效大增。

6.配苍术:高良姜温中散寒、行气除冷;苍术辛香燥烈、祛湿健脾。二者合用,散寒祛湿,温中健脾,为寒湿中阻、脘腹胀满、疼痛不舒、舌苔浊腻等证之要药。

7.配小茴香:肝经有寒,寒疝腹痛,小腹掣痛;肝寒横脾犯胃,呕吐食少,腹冷腹泻。小茴香止痛除肝寒,配伍高良姜温脾,肝脾同治,寒去痛止。

阴虚有热者忌用。

内服:3~6克,入煎剂,或入丸散。

为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的根状茎。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中,或人工栽培。分布于海南省及雷州半岛、广西、台湾、云南等省区。夏末秋初采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

《别录》:“高良姜,大温。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本草从新》:“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附药:红豆蔻

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L.)willd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温,归脾、肺经,功能散寒燥湿,醒脾消食。用于寒湿所致的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亦可研末掺牙,治疗风寒牙痛。用量

3~6g,入汤剂,生用。阴虚有热者忌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用中药药性高良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