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饮食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饮食,祭
TUhjnbcbe - 2022/5/10 16:16:0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人们都知道清明,可是四月初还有个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并不广为人知。寒食节比清明节早一两天。寒食寒食,顾名思义就是禁火,吃冷饭。介子推的故事在《后汉书》《晋书》等众多史书中都提及。寒食节的时间规定为冬至后天,距离清明节只有一到两天,唐代宗时,下令将这两个节日归并为清明了,寒食节就慢慢地离开了大众视野。苏轼有一部《寒食帖》,被称作天下第三行书,这是他被贬在*州过寒食节时遣怀所作。“自我来*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诗写得苍凉多情,书法也光彩照人。

清明节习俗、饮食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早先的人文性并不强,而作为自然节气的自然因素相对较重,是在宋元时期才逐渐形成现在熟知的以拜祭和踏青为主的形式。清明节融合了寒衣节和上巳节的民俗,它吸收了寒衣节拜祭先祖的民俗,也吸收了上巳节踏青的民俗。

一、祭祖扫墓

清明节的风俗最隆重的是扫墓祭祖,俗称“上坟”,每到这一天,即使离家在外的游子们一般也要回老家给自己去世的亲人上坟,扫墓,表示怀念和哀悼,古代就有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表示哀悼亲人之意。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

二、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俗话说:“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在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口插柳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俗。其实柳主要是起辟邪的作用,《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不入家。”关于清明插柳,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春秋时期的名臣介之推的,当时他忠心耿耿,力保国君重耳出逃19年,不过却被重耳遗忘,在大山里生活多年,终被大火烧死在了枯柳树下,人们插柳也是为了纪念他的事迹。

三、放风筝、荡秋千

放风筝:“又是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放纸鸢”,这个时间以后,风和日丽的天气增多,人们开始放飞风筝。放风筝时,人们仰望蓝天,看着跃动的纸鸢飞到高处,心情格外舒畅。当风筝飞得很高时,剪断或松开风筝线,代表着疾病和灾祸随之散去。

荡秋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这原来是一项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后来传入中原。《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至唐朝成为清明节重要的习俗之一。荡秋千都有哪些寓意呢?专家解读说,荡秋千一方面可促进青年男女的交往,另一方面,荡秋千荡得越高,预示着生活就越美满。

四、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五、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正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蹴鞠是古代清明节人们较为喜爱的一项民俗游戏,蹴鞠的历史悠久,在千年前的*帝时代,这项运动主要是用来训练武士的。

六、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七、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八、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九、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十、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在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习俗。在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在嫁娶前的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门了。等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父母,又要在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祝福小两口日子过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清明祭祖礼仪与禁忌

清明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是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肃穆日子。我国乃文明礼仪之邦,有着几千的文化历史,故而,在清明扫墓祭祖之时,十分讲究规矩,代代相传:

关于扫墓时间:

一般以清明日为首选,但是为了避开清明日人潮蜂拥,则可以选择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在以往民间有谚语“早清明,晚十一”之说,意思是说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两周都可以进行,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在浙江丽水一带有“前三后四”之说,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去扫墓。当然有的地方也有“前七后八”之说,也就是说在清明节的前七天到后八天上坟都是可以的。

关于扫墓流程:

1、清洗、除草、添土

到达目的,先要给墓碑、香炉等进行清洗,洗去其污垢,而后对墓地周围所长出的杂草进行清除,再清理墓沟,使得周围排水顺畅,将土添于坟墓之上,添盖新土,修复、调整墓有损、开裂等地方。

2、摆设贡品

在清理好墓地后,便是摆设贡品和插上鲜。

3、点香祭拜

一般按照长幼有序的方式点香祭拜。(为了防止火灾,禁止点香,或者以不点着的香进行祭拜)

4、烧纸、放鞭炮

这是以往整个扫墓过程中的最后一项事宜,一般都是烧*纸,或者是纸钱、锡箔折成的元宝等。然而,现在提倡文明祭祀,禁止烟火扫墓,所以我们可以用摆放插鲜花的方式来表达祭祖之情。

关于扫墓禁忌:

1、衣着要得体,不能穿艳丽、过分暴露的服饰或奇装异服,以深色、素色为主,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悼。

2、不宜喧哗嬉笑打闹,扫墓是件庄严而又肃穆的事情,故而嬉笑、喧哗打闹是不合时宜的,是对已故之人的不尊重表现,更是失去扫墓祭祖之意义所在。

3、不要讲些不合时宜的话,扫墓祭祖当天最好不要去议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方说家庭纠纷,琐事纠纷,更不能与人发生争执,这也是对已故之人的不尊敬,说得迷信点对自己的运势也不好。当然了,惬意的闲聊是可以的。

4、不要随便拍照,如今堪称手机时代,人人动不动就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放于平时,拍照发朋友圈都很正常,但在扫墓祭祖时可不能乱拍,尤其是对着墓地。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5、去扫墓的时间点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遵循“择阳避阴”的原则,古代旧时扫墓时辰一般会选择在凌晨五点到早晨七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呢?因为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晨曦渐露,阳气越来越旺之时。当然,这个时间段做不到的话,一般选择在上午,下午的话最好在三点前完成。

6、扫墓归来,应该去去晦气。清明节作为我国三大*节之一,此时的郊区墓地阴气是比较重的,故而扫墓后,难免会沾染晦气,故而,扫墓归来一般要去去晦气。古时,人们常常会在家门口放置个火盆,烧茶叶、艾叶等熏身、洗手去晦。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当作节日的节气,而且已经有年的历史,显得格外珍贵。让我们的后代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饮食,知道为什么要过清明节,清明节要做什么,从源头上提高认识,传承传统文化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来源头条天使飞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饮食,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