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饮食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清明清淡饮食,柔肝养肺
TUhjnbcbe - 2022/5/13 14:18:00
北京手足癣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125676.html

清明是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在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自太阳到达*经15°时开始。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既是节气,也为节日。天空洁净明朗,是为“清”;大地万物苏醒,是为“明”。农谚有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过后也是春耕大忙的时令。

清明刚好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前后的风,自东南而来,是冬至后吹过的最温暖和煦的风。而天气,也真的开始暖和了,走出去,天地间一片清明,到处都是繁花飞鸟,热闹非凡。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清明时节养生,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

人与自然同气相求,是指导人的起居、饮食均不可与节气相逆,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气候特点按时调节。

中医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

因此“天清”则对应人体的心清、肺清;“地明”则对应人体的脾胃升降功能,同时“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分别代表阴阳,因此“明”也含有阴阳平衡之意。

清明属春季,而春与肝同属木,春季亦是养肝之时。并且人体的情志变化对五脏有着密切影响,故清明时节养生要保持阴阳平衡,心清、肺清,脾胃功能升降有序,肝功能的条达疏畅和心情的愉悦。

冬季人体的阳气内敛,气机的宣发疏畅不够,精神常有压抑之感,要充分利用春季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阴阳得以平衡。

春分节气开始是一年中天地间阴阳变化的初期,到了清明发展为阳气的旺盛时期,如同人体的青壮年期,活力四射,充满生机,因此这是补阳气的最好时节。

故清明时节适宜葆养阳气,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对慢性病患很有益处。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这段时间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增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注意防范潮湿和风邪的入侵,饮食上宜以平补和清补的食为主。

清淡饮食,柔肝养肺

清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时节,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怀念仙逝的故人,难免悲伤、忧思过度。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曾记载:“思伤脾,忧伤肺”,因而要避免此类过度的情志变化。

《千金方》中也有记载:“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清明期间的饮食要清淡,偏素一些,适当选用当季蔬菜。至于寒凉、油腻、粘滞之品易伤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

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菠菜、山药、百合等。银耳汤,菊花枸杞茶,百合绿豆汤等都是很应季的食物。多做些户外活动,晒晒太阳,站站桩,养养肺气。

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运行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说话说:“春动生阳”,因此,春末更要注意多动,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举家老小集体外出,适当地跑步跳跃,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更能使人体正气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通过锻炼可将郁结、刚烈的肝气舒展出来,但运动过程中切忌过度出汗,以调养五脏。

八段锦

练习八段锦可以缓解疲劳,放松身心,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通过激发身体潜能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焦虑症及失眠等慢性病。

跪拜强身

其实,跪拜的动作一直被道家作为导引术的一部分,中医证明确实有通经活络,防止血管硬化、栓塞的作用,经常模仿跪拜磕头的姿势锻炼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

“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不止是告诉人们虔诚孝顺可以长寿,也道出了坚持导引锻炼可以强身的道理。

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

保肝护胃养阳气,饮食轻补助生发,减酸宜甘,养脾壮阳;种子入食,除湿补虚。

也就是说,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尤忌油腻生冷。

青团

另外,寒食、清明时节食艾叶粑(青团)作为传统习俗,近年来也越来越流行。

艾叶草是一味中草药,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护肝利胆的功效。

因此,在清明这个节气,进食由艾叶做成的食物,可以有效地清热解*、消炎降燥并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情志养生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清明时节,人也往往容易伤感。

因此,还要注意情志的疏畅,可外出踏青赏花,以舒畅情志。

疾病预防

故清明时节适宜葆养阳气,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对慢性病患很有益处。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人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尽量躲避花粉,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清明养肝

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盒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

清明食“青”

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

从立春到清明整整两个月,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至清明时节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这时的养生保健也应顺应自然。

吃:“两多一少”很重要

多吃“柔肝”的食物

“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

多吃“祛湿”的食物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芡实、萝卜、芋头等。

多变天气,平肝保暖不放松

清明时节,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但人们扫墓踏青,户外活动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

清明养生之佳品

甘味滋脾胃,山药煮红枣。多吃些甘味食物,既能滋补脾胃,还有利于春天阳气生发盒肝气的疏泄。甘味食物中,最值得推荐的是山药和大枣。

大愿法师开示

清明时候肝火旺起来,这时候就不能够再进补,如果还吃补品的话就容易上火,所以,食物是要以柔肝、养肝的食品为主,因为肝火旺起来,所以,金克木、木刑金,容易有一些咳嗽等等。

可以用“山药止咳饮”,用六十克山药熬点水,然后弃渣留汁,加甘蔗汁五十毫升、酸石榴汁二十毫升,再把它重新煮沸,煮得沸腾以后摊凉就可以喝,能够健脾益肺、滋阴益精。

如果用食物的话,早餐可以用百合和大米煮粥吃,百合六十克,大米可以适量,两百克或者两百五十克煮粥吃就好,就能够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清淡饮食,柔肝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