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其实饮食和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查阅不少资料发现其中的影响还很大。需要明确的就是食物是可以影响人的性格的。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往往摄入过量的酸性食物;优柔寡断者,摄入维生素和氨基酸的食物较少;性格固执的人摄入的肉类及高脂肪类食物多。等等此类情况都能和食物挂上钩。还有烦恼的时候,很喜欢吃一些甜食;以及新闻报道喝可口可乐能让人感到幸福。
那不管是情绪不稳定者、激动易怒者、优柔寡断者、多心多疑者、焦虑不安者、消极依赖者等等,都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进行改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系副教授约翰·海耶斯指出,从历史角度看人类饮食习惯会随当时主流文化而变化。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人爱吃香肠土豆,通常在吃蔬菜的时候,还会把它们加工的稀烂。但现在则喜欢摄入高油脂的食物。为此专门做过研究,发现较为高调和喜欢刺激的人往往喜欢吃辣。
还有在古代电视剧中都能看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日常生活中这些人也更善于交际,为人豪爽。素食的人相对内心喜欢安静,如和尚。其实很多研究也表明,我们在遇到让自己紧张的事情时,可以吃些甜味的食物来舒缓压力。巧克力就得很好的代表,记得高考的时候,老师会祝福我们吃些糖或者是巧克力。实验中缺乏维生素B族的人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会参与到大脑乙酰胆碱的合成过程中,维生素B6和叶酸影响脑中5-羟色胺的合成效率。维生素B5和胆碱配合使用能增强记忆和改善精神行为。还有氨基酸、矿物质等等的摄入都会对人体内在合成物质产生影响。这就进一步证明摄入什么样的食物会影响到人的性格。大体有很多研究说,喜欢甜食的人心地善良,社会责任感强;喜欢苦类食物的人更有反社会倾向,为人固执刚硬。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养成挑食的坏毛病。
其实在饮食上,也跟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人物性格总体来说也不相同。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习惯反映出中国人,务实、好面子、适应性强的特征。广东人做菜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粤菜中的著名菜点: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太爷鸡、盐焗鸡、白灼虾、白斩鸡、烧鹅等。油重色浓,讲求实惠。所以广东人的性格大体上可以说是追求个性,兴趣广泛。
湖南人注重酸辣、香鲜、软嫩。表现出的特点是聪明、好于挑战,但容易叛逆。所以自古湖南暴动、起义多。个性张扬富于文才,却不善言谈。山东人豪爽,提起山东人们都会想到山东大汉。那山东人做的菜鲜香脆嫩,形成刚毅勇敢、无所畏惧、实在坦诚、率直大方的群体性格。浙江人精细,生活中细致。所以很多浙江人充满灵性。福建人聪明、会持家,民风悍勇,坚韧。四川人做菜以辣著称,味浓油重。所以四川人性格奔放,嗓门大,但是聪明机敏,吃苦耐劳,四川女子长得漂亮。江苏人口味平和,咸中带甜。但是江苏自身分为苏南苏北,苏南人杰地灵有雅量,人情练达,略显懦弱。苏北人做事谨慎,思想缜密。
饮食文化的不同会直接形成鲜明的群体性格,这也是我国南北差异的一个原因。饮食文化处于人类文化的基础部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世界显著的饮食习惯分为东方饮食文化、西方饮食文化以及清真饮食文化。中国是东方饮食文化的中心,我国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发明研究,创造出很多著名的菜肴。做菜也是一门学问,哲学思想的不同直接导致中国人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有别于其它国家。
在中国的菜肴中讲究色香味形,其中在外国烹调中没有的概念就是刀工、火候。南北方各自有自己独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但南北方可以说都是素食文化。素食特性就是亲近自然,讲究和谐共生。